
員工佳作
奶奶已經(jīng)作古多年。
奶奶有一雙巧手。十里八鄉(xiāng)的人都知道。
在我還不記事的時候爺爺就去世了。是年,奶奶72歲,她不愿給兒女填煩累,一人居住在農(nóng)村,單過。
記憶中,每逢時節(jié),母親都會帶著我們姊妹三人回老家看望奶奶。那時,每每我到奶奶家,就會發(fā)現(xiàn)她在納鞋墊。
奶奶的手因常年勞作,看起來青筋突暴,粗糙如樹皮,但特別靈巧,她用很小很小的針,穿上極細極細的各色絲線,然后在大小不等、顏色不同的硬布塊上穿針引線。如果細細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一朵荷花、一尾金魚、一片樹葉或一條藤蔓,不到三五分鐘,便能躍然在眼前;奶奶納鞋墊不畫底圖,也不貼樣圖,那些花花草草就在她腦子里,在她的心里,只要她飛針走線,不出一個時辰,一幅惟妙惟肖的圖案就出現(xiàn)了。
我那時年齡尚小,不太懂奶奶一天頭不抬的納那么多鞋墊要做什么。問了母親才知道我們用的鞋墊都是出自奶奶之手,而且奶奶還會繡花。要是誰家的姑娘長大了,快要嫁人了,大人特意請奶奶幫忙做陪房的。據(jù)說奶奶嫁給爺爺?shù)臅r候,那一應針線活都是奶奶親手做的,左鄰右舍看了都眼饞的不得了,只是后來忙于家務,便把手藝給擱置了。
奶奶的繡花手藝,起初僅限于給村里人和親戚幫忙而已。奶奶說,鄉(xiāng)間鄰里,親戚里道,誰還不用誰!可是,一傳十,十傳百,后來奶奶的繡花手藝就遠播四鄉(xiāng)。
后來,得了奶奶幫忙的外村人甘苦不下,便給奶奶送一些生活必須品,比如半升小米、一升黑豆、二斤食鹽、幾尺白布。起先人們給奶奶補情的時候,奶奶總要推讓半天,后來便不怎么推讓了,只是非??蜌狻⒍Y貌地踮著三寸金蓮陪送鄉(xiāng)人到坡下,目送著他們從自己的視線里消失,才會轉(zhuǎn)身回家。
奶奶從無讀書識字,但她懂花之習性,知道看人繡花,以花喻女人。奶奶知牡丹喻富貴,故為富貴之人繡牡丹圖;知蓮花喻純潔,故為心善之人繡蓮花圖;知菊花喻高潔,故為知書達禮之人繡菊花圖等等。
隨著社會的日新月異,那些繡花的荷包、童帽、枕頭頂頂已經(jīng)不再流行,奶奶也便沒有了繡花營生,清閑的日子到讓她不適起來,加之年歲增大,陰陰晴晴,偶有小疾,需要藥物養(yǎng)著。
一年放暑假,我又去看奶奶,奶奶便拿出一雙精致而小巧的繡花鞋讓我看,并且問我好不好?我看著那雙只有奶奶的三寸金蓮才能穿的薄妙而精致的繡花鞋笑著說道:奶奶,你穿著這樣的鞋走路嗎?奶奶便大笑起來,告訴我說,這鞋名曰“老鞋”,是奶奶為自己死了之后要穿而做的。聽了奶奶的話,我當即便大哭不止,以為奶奶快要死了。于是奶奶就哄我,一會兒后,我方才止住哭。我把這事學說給母親。母親便笑我是傻丫頭。不曾想,幾日后,母親手里也有了一雙小巧的繡花鞋。母親告訴我,是奶奶幫母親給外婆做的。
母親告訴我說,家鄉(xiāng)農(nóng)間有個鄉(xiāng)俗:老人年邁的家庭,后人要偷偷為老人做好老鞋,縫好老衣,備好棺木,其意是福佑老人長命百歲。
從那以后,我似乎對生老病死有了一些模糊的認識,我才開始注意到奶奶真的老了,滿頭銀發(fā),走起路來弓著背。奶奶年輕的時候算是個厲害人,與溫文儒雅的爺爺形成了強烈的反差。爺爺寫的一手好毛筆字,逢年過節(jié)經(jīng)常幫鄉(xiāng)鄰寫對聯(lián),所以我們每次回老家都能受到很高的“禮遇”,這些都是源于我的爺爺奶奶。奶奶年輕的時候是干活的能手,上山下地,爬坡挑水不在話下,做事雷厲風行??粗棠倘諠u老去,我心疼不已。吵著嚷著讓父親母親接奶奶跟我們一起住,奶奶都拒絕了。她說她要守著她和爺爺?shù)募摇?/p>
出生農(nóng)村的奶奶大概還不知道“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jié)”是個什么節(jié)日,大字不識的她在我孩提時代經(jīng)常叮囑我要好好讀書識字,不要向她一樣一輩子也沒認得幾個字。今年的婦女節(jié),我第一次收到來自兒子的禮物,滿心歡喜之余,我想到了我的母親,我母親的母親,我父親的母親,不管社會如何變化,親情就像一個接力棒,是需要一代一代傳遞的。
今天,我想告訴奶奶,舊社會的女子命運苦,三從四德裹小腳。如今的婦女得解放,半邊天能夠當家來做主。
(榆林分公司 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