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員工佳作
丹桂飄香秋意濃,金秋時節(jié)碩果豐。10月伊始,滿大街的飄飄紅旗,在向路過的每個人招手,透過暖暖的陽光,上面的大字逐漸顯現(xiàn)出來:貫徹二十大,奮進新時代。跟著二十大的步伐,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我前往西安市曲江紅色記憶博物館,跨過平整而又顯眼的紅色臺階,與先烈們曾經的奮斗史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西安市曲江紅色記憶博物館,位于陜西省西安市雁塔區(qū)翠華路,由張海英先生創(chuàng)辦。該館以圖文和百余件珍貴藏品相結合的方式,分門別類展現(xiàn)了從1921年到1978年半個多世紀的歲月里,中國社會的精神風貌?;仡櫄v史,展望未來,這是新一代中國人的歷史使命。館內共分設8個陳列廳,冷色調的燈光為展廳披上了莊嚴肅穆的氛圍,本來還嘈雜的人群,在進入展廳后肅靜地瞻仰著各類陳列物品。
跟著人群,慢慢參觀從一大到二十大的紅色照片,感慨萬千。生活物品陳列區(qū)像是一幅展開的歷史畫卷,大到作戰(zhàn)工具,小到行軍衣物,無不在向參觀者一一訴說它們的經歷。參觀它們,仿佛乘坐了一艘時光的倒流船,引領著大家追逐先烈們的蹤跡,喚起時代的記憶。
與科技同行,與“電子化”結合,賦予各類文物生命,讓它們“活”起來。作為“紅色記憶”的承辦館,曲江紅色記憶博物館迎著新時代的春風,一路披荊斬棘,將創(chuàng)新的觀念廣泛地運用在各個方面。將紅色文化以喜聞樂見的、大眾容易接受的方式傳播,加深了博物館與觀眾的互動,使得紅色文化在一定的基礎上加快了傳播的速度,吸引著各個年齡段的人沒理由地親近它、接受它、了解它。
作為一名從小被新時代電子化產品“熏陶”的新青年,最能吸引我的還是文物與數字虛擬技術相結合的創(chuàng)新產品。曲江紅色記憶博物館與時俱進,將“云端”展廳無縫銜接的規(guī)劃出來,打破了過去只能線下展覽的壁壘,借助VR虛擬技術,讓觀眾足不出戶便能了解和認識到各類紅色文物,既拉近了彼此間的距離,又提高了展覽的活躍度。
參觀到最后,在門口看到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兵,胸前掛滿了獎章,以昂揚的聲音向路過的人講述自己的參軍史,講述黨的發(fā)展變化。仿佛是一堂生動的歷史課,讓人停住腳步,久久回味。
如今,逛博物館是一件時髦的事。沉浸式參觀博物館,通過VR與線下相結合的兩種形式,再一次感受到了大時代變遷下的風土人情。追尋歷史腳步,在展覽中重溫崢嶸歲月,緊跟二十大的腳步,跨過紅色臺階,延續(xù)和傳承紅色文化,是我們新一代的使命,這個使命不容反駁,不容更改。
此次展覽,讓我深深感受到革命先烈們在艱難環(huán)境中奮勇抗爭的精神。在和平年代,這種精神像光芒四射的太陽,刺眼又耀眼。它歷久彌新,綿延不絕,在歷史的更迭中傳承了下來,在人們的心中迸發(fā)出巨大的力量,讓我們不畏困難,不懼挑戰(zhàn),以更加高昂的精神迎接快樂的生活,以更好的精神狀態(tài)投入到建設社會主義。作為新時代的有志青年,我們要積極響應黨和國家號召,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添磚加瓦”。
(姚青 )